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团队研发全球首套稀土发光材料高通量虚拟筛选平台 助力显示材料国产化突破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稀耀·未来”学生团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成功研发全球首套稀土发光材料高通量虚拟筛选平台,突破美日韩对OLED核心材料的长期垄断,为我国显示产业自主可控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技术突破:量子计算+AI赋能材料研发
团队首创”高通量虚拟筛选+量子计算模拟”技术体系:
建成全球首个稀土OLED材料基因数据库,覆盖2000余种非对称配位模型
开发深度图神经网络(GNN)算法,材料研发周期缩短90%
实现0.1%微量掺杂技术,材料用量减少55%而效率提升46%
该平台使发光材料开发成本从5万元/千克降至千元级,热稳定性达380℃,性能全面超越美国UDC等国际巨头。
产业落地:破解”卡脖子”难题
项目已构建全链条知识产权矩阵:
目前项目已申请发明专利13项(6项进入优先审查),覆盖材料研发-工艺优化-面板生成全链条
建成千平米量产产线,良品率达86%(行业平均不足10%)
头部企业已技术服务到账额度已达800万元,助力其成本降低90%
职教标杆:产教融合结硕果
这支由专科生组成的团队展现出非凡实力:
获河南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南阳市科技攻关项目专项资助,相关研究成果入选“中国稀土十大科技新闻”
依托河南省工程技术中心,与6家企业共建实习基地
项目带动直接就业87人,间接就业440人,彰显职教社会价值
图1项目团队赴合作企业——利群光电调研
目前,团队正加速推进产业化进程,计划三年内抢占国内50%市场份额,彻底改变高端发光材料依赖进口的产业格局。这一创新成果,既是职业教育”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生动实践,更为我国新型显示产业链安全提供了关键技术保障。
发表评论